【免費註冊】 【會員登入】 【個人資料】 【會員列表】 【論壇幫助】 【論壇搜尋】 【登出論壇】

∮Ω奧米加空間∮
∮Ω奧米加空間∮»流行音樂介紹區»【音樂CD】台灣原住民音樂紀實 8CD

訂覽該主題更新消息 | 將該主題推薦給朋友 發表新主題 發起投票  回覆
作者 主題    
dc
管理員



性別:男
來自:瓦肯星
發表總數:10577
註冊時間:2002-05-07 16:32
(第 1 篇) 【音樂CD】台灣原住民音樂紀實 8CD

系列: 台灣原住民
廠牌: 風潮音樂
商品編號: CB-35
發行日期: 1993年02月25日
片數: 8CD
建議售價: $2800元
網站會員價: $2400元
五大唱片行:2021/11/23 購入 $2398元

目前網路上可以找到的全新未拆版~目前已經絕版了~

在台北市立圖書館可以借到 CD 但是因為太久了,滿是刮痕語歌詞本都已經發黃破損~所以就狠下心買了

風潮音樂官網
https://store.windmusic.com.tw/zh/CD/CB-35


       


專輯介紹
專業的製作陣容、現代的錄音科技,以深入現場、實地收錄的田野採集方式,原音重現部落歌聲;讓您實實面對台灣原住民多種多樣的音樂類型及文化。

布農族之歌
本專輯榮獲1992年唱片出版金鼎獎、1992年中時晚報年度製作人獎
1943年日籍學者黑澤隆朝將布農族的「pasi but but 」〈祈禱小米豐收歌〉收錄公諸於世,因其演唱方式的特出與過程繁雜,及音樂上的半音和聲結構,在世界諸原始民族中獨樹一格,而引起世界民族音樂界的震驚與側目。布農族的音樂,保留人類進化原則中最原始的歌唱方式。少有樂器,沒有舞蹈,並將和諧圓滿的美學概念與沈潛內斂的社會觀,完全融入他們的音樂中。
本輯收錄了曾經引起世界民族音樂界震驚與矚目的「祈禱小米豐收歌」等十餘首布農族傳統歌謠,全部深入山區現場收錄,是一張珍貴而值得收藏的專輯。--布農族的音樂特色--布農族人對歌樂的偏好大過於對器樂的鍾愛,「歌」對於布農族人除了是族人群體創作的藝術品之外,更是布農族人傳統生活舞台上不可或缺的精神要素。自古以來,布農族在以人聲為樂器的歌樂世界裡,不管是外在的音樂形式或音樂要素,或是內具的音樂本質,在台灣諸原住民當中都是獨樹一格的。
布農族人過去所傳唱的歌謠,除了祈禱小米豐收歌(pasi but but ),及部份兒歌之外,其他的歌謠完全是以Do、Mi、Sol、Do 形成的泛音和聲來合唱,因此若不仔細去了解歌曲的內容及歌詞的意義,很容易產生千篇一律之感。必須從歌謠的使用功能來加以區分:*第一種是祭儀性歌謠:這些歌謠具有特定的宗教功能及演唱時的繁雜禁忌,莊嚴肅穆。*第二種是生活性的歌謠:與布農日常生活有關的事務互有關聯,演唱時,完全沒有禁忌,尤其在酒酣耳熱之後,生活性的歌謠常是布農人佐以小米酒的最佳美食。*第三種是勞動歌謠:指一面勞動一面演唱的歌謠。在布農族歌謠當中這種歌謠最少,只有一首歌,族人稱之為mazi lumah(背負重物傳訊歌)。*第四種是童謠:童謠的題材都是寓言性、童話性的簡單歌詞,充滿了童稚逗趣的曲意。此外,布農族也和台灣其他南島語系諸民族一樣,使用的樂器並不多。布農族人使用的樂器總共有六種, 分別為:弓琴、口簧琴、五弦琴、木杵、搖搖器及敲擊棒。

阿美族的複音音樂
★榮獲1993年 金鼎獎推薦優良唱片
收錄目前僅存極少數阿美族人能夠吟唱的「自由對位複音唱法」,各聲部旋律美的安排與對位的巧妙運用在此淋漓展現,是值得珍藏的作品。

阿美族的音樂特色
傳統阿美族歌謠可以分成三個部份:
(1)豐年祭歌謠:豐年祭是阿美族一年一度屬於部落中最大的祭典,而只限於在這個祭典中所唱且平時禁唱的歌謠即為豐年祭歌謠。
(2)一般性歌謠:這是指平時所唱的歌謠,包括工作歌及生活歌。演唱方式除應答唱法外,大多是以齊唱的方式來進行,而南部卑南阿美卻時興以自由對位的複音唱法來自娛。
(3)宴會歌舞:這是宴會時邊唱邊跳的歌舞,阿美族往往在有朋友來訪或喜宴喝酒興高采烈之時,圍成圓圈唱歌跳舞,類似組曲一般歌舞通宵達旦。阿美族的歌謠中有一種特殊的複音唱法,其各個聲部旋律的安排與對位的巧妙運用,在台灣諸原住民族中都是獨樹一格的。此種複音唱法是由六到七位男女族人分成二到四個聲部,先由一位即興能力最強的男性族人領唱一段,如示導動機一般,之後族人以不同的獨立聲部形成的自由對位加進來,各個聲部的歌詞是截然不同的,中間時而匯集成同一聲部,時而分離成獨立聲部進行競逐,但最後都會回到同樣的音高上做為結束音或小結尾。這種自由對位複音的唱法,沒有絕佳的默契及高超的歌唱功力是唱不來的,目前只剩幾位長者能以此種唱法來演唱。

雅美族之歌
本張專輯是三度遠赴蘭嶼採集而成,完整記錄了雅美族的單音民歌唱法,重現人類音階未形成前的原始歌唱方式,相當難得而珍貴。
達悟族的音樂特色
達悟族(原雅美族)的音樂與其他同是南島語系的台灣原住民音樂有很大的差異,達悟人是完全不使用樂器的民族,歌唱是他們表達情感唯一的方式,但其歌唱方式是原始型態的小音域組織,以單音朗誦式的原則,配合獨唱、領唱與和腔,對唱與異音合唱等歌唱型態。其歌唱的樂句是以一個音型的不斷反覆與自由的變化構成,音階的使用只以二音、三音、四音形成的大、小二度、大三度為主,最多只在四度音域內流動,若從音樂組織的進化原則觀之,達悟音樂仍處於音階未形成前的組織型態。達悟族的歌謠和其生活習習相關,海陸兩棲的生活方式決定了達悟音樂使用的對象,因此粟作的收成、三種家屋的落成、造船漁撈的進行及婦女舞蹈生活的趣味面,成為與音樂結合的要素與對象,構成達悟族人獨特的音樂世界

卑南族之歌
深入臺東卑南族部落,完整記錄其傳統音樂中獨特的歌唱方式。獨特的曲目編排,讓您比較同一首歌謠不同的詮釋方式,展現其學術、藝術並重的特質。

泰雅族之歌
★榮獲1994年 唱片出版金鼎獎
來自大霸尖山的泰雅族,是臺灣原住民中,活動領域最廣的民族。有黥面風俗的泰雅族,音樂相當豐富,其民歌音樂組織結構有「三音組織」和「四音組織」,是屬於單音旋律的唱法,有對唱的形式、曲調唱法、領唱與對唱等多種不同的唱法。在樂器方面,則以口簧琴的使用最為獨特,因其音量僅適於近距離交談的關係,使得口簧琴成為泰雅族戀人們的談心工具,在泰雅族的社會中,特別顯出一種迷人的色彩。
泰雅族的音樂特色
泰雅族的音樂可分成兩個部份來討論:
(1)民歌部份:泰族的民歌音樂組織結構中,基本音組織有兩種:其一是三音組織,在小三度的上或下方加上大二度音;另外一種是四音組織,就是在小三度音的上下加上大二度音。目前泰雅族民歌的演唱方式屬單音旋律的唱法,形式有對唱、領唱與對唱,及二聲部或三聲部的卡農等。泰雅的住地很廣,其聚落分散各地,因此泰雅族很少有合唱音樂,甚至可說是沒有,獨唱和對唱便成了最主要的歌唱方式。泰雅族有兩個亞群:一為泰雅亞群,其歌曲以三音組織及獨唱為主;一為賽德克亞群,其歌曲則以四音組織為主,有合唱音樂,變化較多而顯得更為豐富。
(2)樂器部份:過去曾使用過縱笛與木琴,現今較常見的是口簧琴。口簧琴的特殊用法,用在傳話、舞蹈伴奏和吹奏音樂等用途。泰雅族的口簧琴,因樂器本身構造的關係,其傳話功能有空間的限制,更由於樂器的音量,使得口簧琴在泰雅族的社會中特別顯出一種迷人的風采,而成為泰雅族戀人們互相談心的工具。口簧琴除了傳話、舞蹈伴奏的用途外,純粹的樂器演奏也常被泰雅族人所應用著,有獨奏亦有合奏。合奏時常用不同簧片數目的口簧琴一起合奏,因為各個簧的音律不同,再加上演奏者各有不同的想法,因而形成了一種異音的性格。口簧琴的簧數由一到五簧皆有,四簧以上的口簧琴只泰雅族才有。由於口簧琴本身的特色與泰雅族人的情有獨鍾,口簧琴及其音樂一直都和泰雅族的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連。

PASU-TSOU 阿里山鄒族之歌
深入阿里山鄒族部落,記錄其傳統生活性音樂,再現珍貴的朗誦式歌謠曲風。收錄鄒族流傳最廣的對唱之歌、勤勉歌、捉螃蟹歌、滑稽歌等歌謠,真實展現其豐富多變的音樂文化。
阿里山鄒族的音樂特色
從歌樂本身的功能和性質上來劃分,目前阿里山鄒族可以分成五個部份:
(1)祭典歌謠:目前鄒人每年(或每兩年)定期所舉行的戰祭mayasvi中所使用的祭典歌謠。也就是鄒人所稱的pasu mayasvi。
(2)傳統非祭儀性歌謠:鄒人祖先代代相傳下來,屬於鄒人日常生活中,個人或集體即興而傳唱的非儀式性的歌謠。也就是鄒人所稱的pasu Tsou。
(3)改編歌謠:鄒人很快擷外來歌謠曲調,如東洋小調式的歌謠、西洋名曲、漢族民歌,配上日常所使用的鄒語,而成為所謂的改編歌謠。
(4)時下創作歌謠:受十年前台灣「校園創作民歌」運動影響,有一部份的年輕族人,拿起簡單的樂器如吉他或鍵盤樂器,來自己創作屬於鄒族青年的歌謠。其音樂風格,有完全創新的曲與詞,也有從傳統的歌謠曲調當中,擷取部份動機加以發展與變化的歌曲。
(5)教會聖歌:指被用於阿里山鄉鄒族教會中的所有聖歌。其中有西洋聖詩、國語聖詩,但最重要的部份是利用傳統鄒人歌謠之曲調,重新改編成以鄒語式的歌詞來演唱的聖詩及彌撒曲。鄒族傳統生活歌謠大多建構在以La調式、Sol調式、Do調式形成的五聲音階上。曲調很少超過八度音程,大多在五度音程之內。節奏的運用,除了一般以「偶數」拍的基本節奏之外,又以自由散板式的節奏及三拍子的節奏型之使用最為特殊。玩文字遊戲的歌謠,在鄒族音樂當中也具有相當的普及性。

排灣族的音樂
本專輯榮獲1995年唱片出版金鼎獎
特別收錄排灣族極具特色的婚禮歌謠、情歌對唱、祭儀性歌謠、童謠;其中生動而富文學、哲學興味的詞意,更展現其音樂文化獨特的一面。


排灣族的音樂特色
排灣族是一個善於歌舞的民族。從傳統音樂的演唱方式來分類,排灣族音樂可分成:
(1)齊唱的歌謠
(2)以持續低音(Ostinato)與獨唱同時演唱形成的複音歌謠
(3)以同音反覆(Drone)與獨唱同時演唱形成的複音歌謠。北排灣的拉瓦爾群比較喜歡用同音反覆與在這些同音反覆之上演唱另一個曲調形成的複音唱法來演唱;然而南排灣及東排灣則較善於運用持續低音來演唱複音歌謠。音階的使用基本上有二種,若以複音唱法來唱時,是以Do、Re、Mi、Fa、Sol形成類似西洋音樂體系中的自然音階(Diatonic) 為主;齊唱時則以Do、Mi、Fa、Sol 的四聲音階為主。歌曲的使用功能來看,排灣傳統歌謠除了南排灣布曹爾群及部份東排灣Pakalokalo群的五年祭(Maluvug)祭歌之外,傳統婚禮使用的歌謠佔了絕大部份。婚禮當天,半夜之前是未婚男女的歌舞會;半夜之後是新娘家的聚會,女方的長輩們都會圍坐在新娘家內的石板大廳中,舉行「祝福禮歌會」,幾乎一整夜長輩們都是以複音性的合唱來祝福這對新人。此外,也有專屬男人狩獵回來後演唱的誇耀功績的歌謠。過去女巫師(Malada)在治病、驅邪、乞雨所唱的祭儀性歌謠也是傳統歌謠中不可或缺的部份,情歌的對唱更是排灣族音樂的一大特色。排灣童謠曲調簡潔生動,但歌詞隱喻頗深,必須反覆推敲始能知曉其中另有所指。

魯凱族的音樂
魯凱族自古以來常和鄰近的排灣族合稱為「傀儡番」,在社會組織、儀典及音樂等文化層面上受排灣族的影響極深,但依然有其鮮明獨具的文化特色。
遠赴屏東青葉村、好茶村,採錄魯凱族瀕臨消失的傳統歌謠,再現祭儀性、生活性歌謠、童謠等珍貴風貌。特別推薦魯凱族難得聽聞的「持續低音」及「二部複音」唱法。魯凱族的音樂特色魯凱族的傳統音樂,在樂器的使用方面,是以口簧、弓琴及竹笛為主,其中又以雙管式的縱笛和鼻笛使用最廣,其構造與吹孔的排列方式也與排灣族的雙管縱笛相同,亦即雙管內的一管沒有指孔,可吹奏出持續低音,另一管則開三或五孔,其功能是吃奏主要旋律,由於雙管齊吹,複音現象因此而生。隨著文明的轉變與時代的更替,魯凱族所有樂器幾箏乎已消失殆盡,尤其是弓琴與口簧琴,在魯凱部落早已不見蹤影。歌謠方面,魯凱族的歌樂可分成單音性與多音性的歌謠二種。單音性的歌謠是以獨唱或齊唱來唱,例如童謠。多音性的歌謠幾乎全部以持續低音(OSTINATO)及同音反覆唱法形成的二部複音為主,也有三部的情形出現。分成二部時,上聲部是以獨唱擔任旋律,魯凱族人稱為AQALAI,下聲部是以合唱唱出同音反覆或持續低音,這個聲部族人稱為ZALEBUZBU。有三部合唱時,在低音聲部之上還有一個歌者擔任獨唱聲部,族人稱為WAILUKU。在茂林鄉的三群複音合唱的情形較少,齊唱的現象較多。魯凱族的傳統歌謠是以魯凱母語形成的歌詞(實詞)及無意義的虛詞形成的副歌交替演唱為主。進行複音合唱時,一定先由一位歌者先領唱,接著是眾人齊唱,之後才進行分部合唱。分部合唱時一定是唱以無意義的虛詞形成的副歌(PEFRAIN)部份,因此每首歌都有固定的副歌,避免造成合唱時歌詞參差不齊的現象產生。然而實詞的歌詞部份,都是隨獨唱及領唱者的自由意志而即興變化。





吳榮順.布農族之歌
製作人:吳榮順
樂風: 世界
系列: 台灣原住民
廠牌: 風潮音樂
商品編號: TCD-1501
發行日期: 1993年02月25日
片數: 1CD
線上試聽:https://music.apple.com/tw/album/布農族之歌-台灣原住民音樂紀實1/65190517

試聽頁面 需登入會員
https://www.muziu.com.tw/wind/m/album.jsp?id=TCD-1501&lang=eg
  曲目名稱    時間長度 
  01. 祈禱小米豐收歌    03:39 
  1 Praying for A Rich Millet Harvest.    3'34'' 
  02. 飲酒歌    01:56 
  2 Drinking Song    1'58'' 
  03. 獵前祭槍歌    02:35 
  3 Prehunting Sacrificial Song Offered to Shotguns   2'30'' 
  04. 敘述寂寞之歌    01:35 
  4 A Recitative for Describing Loneliness    1'30'' 
  05. 治病驅邪歌    05:07 
  5 A Song for Healing & Expelling Evil    5'03'' 
  06. 誇功宴    04:33 
  6 Celebration Party    4'31'' 
  07. 背負重物之歌    01:49 
  7 Bearing A Heavy Load on the Back    1'43'' 
  08. 首祭之歌    01:50 
  8 The Triumphal Rite Saluting the Head    1'47'' 
  09. 兒時獵歌    02:24 
  9 Hunting in Childhood    2'16'' 
  10. 賺錢歌    02:20 
  10 Bringing Money Home    2'15'' 
  11. 邀請工作歌    00:42 
  11 Invitation to Work    0'37'' 
  12. 歷劫歸來歌    01:05 
  12 The Survivor's Song    0'59'' 
  13. 童謠    00:52 
  13 A Nursery Rhyme    0'56'' 
  14. 誰在山上放槍    00:52 
  14 Who's Shooting on the Mountain    0'45'' 
  15. 接龍歌    00:54 
  15 An Antiphonal Nursery Song    0'49'' 
  16. 爸爸媽媽    00:29 
  16 Pop & Mom 
 Dad & Mom  
  0'25'' 
  17. 問答歌    01:58 
  17 Antiphonal Song    1'52'' 
  18. 出草凱旋歌    00:56 
  18 The Triumphal Rite Song    0'49'' 
  19. 弓琴彈奏    01:30 
  19 Musical Bow    1'28'' 
  20. 口簧琴演奏    03:41 
  20 Aboriginal Jew's Harp    3'40'' 
  21. 木杵合奏    01:15 
  21 Wooden Pestles    1'12 

★本專輯榮獲1992年唱片出版金鼎獎、1992年中時晚報年度製作人獎★
1943年日籍學者黑澤隆朝將布農族的「pasi but but 」〈祈禱小米豐收歌〉收錄公諸於世,因其演唱方式的特出與過程繁雜,及音樂上的半音和聲結構,在世界諸原始民族中獨樹一格,而引起世界民族音樂界的震驚與側目。布農族的音樂,保留人類進化原則中最原始的歌唱方式。少有樂器,沒有舞蹈,並將和諧圓滿的美學概念與沈潛內斂的社會觀,完全融入他們的音樂中。
本輯收錄了曾經引起世界民族音樂界震驚與矚目的「祈禱小米豐收歌」等十餘首布農族傳統歌謠,全部深入山區現場收錄,是一張珍貴而值得收藏的專輯。--布農族的音樂特色--布農族人對歌樂的偏好大過於對器樂的鍾愛,「歌」對於布農族人除了是族人群體創作的藝術品之外,更是布農族人傳統生活舞台上不可或缺的精神要素。自古以來,布農族在以人聲為樂器的歌樂世界裡,不管是外在的音樂形式或音樂要素,或是內具的音樂本質,在台灣諸原住民當中都是獨樹一格的。
布農族人過去所傳唱的歌謠,除了祈禱小米豐收歌(pasi but but ),及部份兒歌之外,其他的歌謠完全是以Do、Mi、Sol、Do 形成的泛音和聲來合唱,因此若不仔細去了解歌曲的內容及歌詞的意義,很容易產生千篇一律之感。必須從歌謠的使用功能來加以區分:*第一種是祭儀性歌謠:這些歌謠具有特定的宗教功能及演唱時的繁雜禁忌,莊嚴肅穆。*第二種是生活性的歌謠:與布農日常生活有關的事務互有關聯,演唱時,完全沒有禁忌,尤其在酒酣耳熱之後,生活性的歌謠常是布農人佐以小米酒的最佳美食。*第三種是勞動歌謠:指一面勞動一面演唱的歌謠。在布農族歌謠當中這種歌謠最少,只有一首歌,族人稱之為mazi lumah(背負重物傳訊歌)。*第四種是童謠:童謠的題材都是寓言性、童話性的簡單歌詞,充滿了童稚逗趣的曲意。此外,布農族也和台灣其他南島語系諸民族一樣,使用的樂器並不多。布農族人使用的樂器總共有六種, 分別為:弓琴、口簧琴、五弦琴、木杵、搖搖器及敲擊棒。



吳榮順.阿美族的複音音樂
製作人:吳榮順
樂風: 世界
系列: 台灣原住民
廠牌: 風潮音樂
商品編號: TCD-1502
發行日期: 1993年05月10日
片數: 1CD
線上試聽:https://music.apple.com/tw/album/阿美族的複音音樂-台灣原住民音樂紀實2/651887290
試聽頁面 需登入會員
https://www.muziu.com.tw/wind/m/album.jsp?id=TCD-1502&lang=eg

  曲目名稱    時間長度 
  01. 除草歌    04:10 
  1 Weeding Song    4'06'' 
  02. 老人聚會歌    12:26 
  2 The Elders' Gathering Song    12'20'' 
  03. 古老的工作歌    04:19 
  3 Ancient Work Song    4'14'' 
  04. 歡迎歌    04:43 
  4 Welcome Song    4'40'' 
  05. 巫師治病歌(一)    03:59 
  5 Shaman's Curing Song I    3'55'' 
  06. 巫師治病歌(二)    05:18 
  6 Shaman's Curing Song II    5'12'' 
  07. 乞雨歌    02:36 
  7 Rain Song    2'35'' 
  08. 召喚青少年聚會歌    04:15 
  8 Song to Summon the Youth For a Gathering    4'10'' 
  09. 老人教青年跳送客舞    03:40 
  9 Elders Teach Youth the Lagazau Dance    3'35'' 
  10. 即興曲    01:31 
  10 Improvised Song    1'30'' 
  11. 田間工作歌    02:50 
  11 Weeding Song    2'48'' 
  12. 工作完工歌    05:44 
  12 Song Sung upon Finishing the Work    5'45'' 
  13. 歡樂歌    03:26 
  13 Song of Joy    3'25'' 

★本專輯榮獲1993年唱片出版金鼎獎★
 收錄目前僅存極少數阿美族人能夠吟唱的「自由對位複音唱法」,各聲部旋律美的安排與對位的巧妙運用在此淋漓展現,是值得珍藏的作品。
--阿美族的音樂特色--
 傳統阿美族歌謠可以分成三個部份:
(1)豐年祭歌謠:豐年祭是阿美族一年一度屬於部落中最大的祭典,而只限於在這個祭典中所唱且平時禁唱的歌謠即為豐年祭歌謠。
(2)一般性歌謠:這是指平時所唱的歌謠,包括工作歌及生活歌。演唱方式除應答唱法外,大多是以齊唱的方式來進行,而南部卑南阿美卻時興以自由對位的複音唱法來自娛。
(3)宴會歌舞:這是宴會時邊唱邊跳的歌舞,阿美族往往在有朋友來訪或喜宴喝酒興高采烈之時,圍成圓圈唱歌跳舞,類似組曲一般歌舞通宵達旦。
阿美族的歌謠中有一種特殊的複音唱法,其各個聲部旋律的安排與對位的巧妙運用,在台灣諸原住民族中都是獨樹一格的。此種複音唱法是由六到七位男女族人分成二到四個聲部,先由一位即興能力最強的男性族人領唱一段,如示導動機一般,之後族人以不同的獨立聲部形成的自由對位加進來,各個聲部的歌詞是截然不同的,中間時而匯集成同一聲部,時而分離成獨立聲部進行競逐,但最後都會回到同樣的音高上做為結束音或小結尾。這種自由對位複音的唱法,沒有絕佳的默契及高超的歌唱功力是唱不來的,目前只剩幾位長者能以此種唱法來演唱。



吳榮順.雅美族之歌
製作人:吳榮順
樂風: 世界
系列: 台灣原住民
廠牌: 風潮音樂
商品編號: TCD-1503
發行日期: 1993年10月30日
片數: 1CD
線上試聽:https://music.apple.com/tw/album/雅美族之歌-台灣原住民音樂紀實3/651903535
試聽頁面 需登入會員
https://www.muziu.com.tw/wind/m/album.jsp?id=TCD-1503&lang=eg

  曲目名稱    時間長度 
  01. 工作房落成歌(一)    02:14 
  1 Mikaliyak (I)-Song of the Working House Completion (I)    2'10'' 
  02. 工作房落成歌(二)    03:10 
  2 Mikaliyak (II)-Song of the Working House Completion (II)    3'06'' 
  03. 長者歌頌主屋落成謝歌    00:52 
  3 Mikalusan - Song of Compliment    0'45'' 
  04. 主屋落成長子繼承歌    04:22 
  4 Road no Miparaka - The Eldest Son Inheriting the Completed Main House    4'18'' 
  05. 主屋落成親友祝福歌    04:09 
  5 Road no Isalai - Relatives' Blessings for the Completion of the Main House    4'05'' 
  06. 到小蘭嶼捕飛魚之歌    00:27 
  6 Mivachi Dziteiwan - Fishing at the "Dziteiwan"    0'22'' 
  07. 到小蘭嶼捕飛魚返航歌    01:19 
  7 Mivachi -Song of Returning after Fishing    1'11'' 
  08. 捕魚返家敘事歌    02:40 
  8 Anohud no Miyanowanod - Fishing Story    2'37'' 
  09. 在鬼頭刀漁場捕魚歌    03:36 
  9 Anohud no Karayowan - Fishing at the Guei-tou-dau Fishing Field    3'31'' 
  10. 捕飛魚划船歌    01:21 
  10 Milarahud - Rowing Song    1'15'' 
  11. 敘述懷念漁場之歌    02:40 
  11 Mikalosan - Missing the Fishing Field    2'35'' 
  12. 盼夫捕魚歸來歌    01:01 
  12 Anohud no Milalawan - Expecting Husband to Return    1'00'' 
  13. 小米收穫祈願歌    01:07 
  13 Mivachino Kalai - Prayer for Millet Harvest    1'03'' 
  14. 舂小米儀式歌(一)    00:15 
  14 Mivachi (I) - Pesting the Millet (I)    0'10'' 
  15. 舂小米儀式歌(二)    01:14 
  15 Mivachi (II) - Pestling the Millet (II)    1'09'' 
  16. 收穫小米之歌    01:56 
  16 Anohud no Kalai - Millet Harvest Song    1'16'' 
  17. 種水芋之歌    01:33 
  17 Anohud no Susuly - Song of Planting Taro    1'29'' 
  18. 催女兒化妝一起去跳舞    01:57 
  18 Anohud na so Anannan Mazigana Ganam - Let's Dance    1'49'' 
  19. 敘述寂寞之歌    01:58 
  19 Yanowunashia - Song of Loneliness    1'50'' 
  20. 年輕男子的歌    03:28 
  20 Anohud no Milalawan - Story of a Young Man    3'27'' 
  21. 敘事歌    01:24 
  21 Anohud no Mabailaulev - A Lecture Song    1'19'' 
  22. 竹竿舞    00:51 
  22 Kawalan a Ganam - The Bamboo Dance    0'44'' 
  23. 甩頭髮舞之歌    00:29 
  23 Valachingi ya Ganam - The Hair Dance    0'24'' 
  24. 搖籃歌(一)    00:58 
  24 Anohud no Mamaray so Kanakan I- Lullaby (I)    0'52'' 
  25. 搖籃歌(二)    00:54 
  25 Anohud no Mamaray so Kanakan II- Lullaby (II)    0'50'' 

本張專輯是三度遠赴蘭嶼採集而成,完整記錄了雅美族的單音民歌唱法,重現人類音階未形成前的原始歌唱方式,相當難得而珍貴。
達悟族的音樂特色
達悟族(原雅美族)的音樂與其他同是南島語系的台灣原住民音樂有很大的差異,達悟人是完全不使用樂器的民族,歌唱是他們表達情感唯一的方式,但其歌唱方式是原始型態的小音域組織,以單音朗誦式的原則,配合獨唱、領唱與和腔,對唱與異音合唱等歌唱型態。其歌唱的樂句是以一個音型的不斷反覆與自由的變化構成,音階的使用只以二音、三音、四音形成的大、小二度、大三度為主,最多只在四度音域內流動,若從音樂組織的進化原則觀之,達悟音樂仍處於音階未形成前的組織型態。達悟族的歌謠和其生活習習相關,海陸兩棲的生活方式決定了達悟音樂使用的對象,因此粟作的收成、三種家屋的落成、造船漁撈的進行及婦女舞蹈生活的趣味面,成為與音樂結合的要素與對象,構成達悟族人獨特的音樂世界



吳榮順.卑南族之歌
製作人:吳榮順
樂風: 世界
系列: 台灣原住民
廠牌: 風潮音樂
商品編號: TCD-1504
發行日期: 1994年01月25日
片數: 1CD
線上試聽:https://music.apple.com/tw/album/卑南族之歌-台灣原住民音樂紀實4/651903902
試聽頁面 需登入會員
https://www.muziu.com.tw/wind/m/album.jsp?id=TCD-1504&lang=eg
04. 年祭之歌 網站是寫 10:14  但是歌詞本為 4 Song of the New Year Rite 10'00'' 差了 14 秒,聽歌是 10:13 秒 但是 10:01 之後明顯切歌接上歡呼的歌曲,可能是後製的關係。

  曲目名稱    時間長度 
  01. 除完小米草後聚會歌(一)    02:50 
  1 Song of the gathering after the weeding of the millet (I)    2'44'' 
  02. 除完小米草後聚會歌(二)    03:22 
  2 Song of the gathering after the weeding of the millet (II)    3'30'' 
  03. 收穫祭之歌    01:29 
  3 Song of the Harvest Festival    0'58'' 
  04. 年祭之歌    10:14 
  4 Song of the New Year Rite    10'00'' 
  05. 年祭短歌    02:21 
  5 Short song for the New Year Rite    2'10'' 
  06. 年祭傳統舞(一)    03:37 
  6 Traditional new year dance (I)    3'32'' 
  07. 年祭傳統舞(二)    00:57 
  7 Traditional new year dance (II)    0'51'' 
  08. 英雄獵首凱旋歌    02:59 
  8 Triumphal song of the hero hunters    2'58'' 
  09. 獵隊凱旋歡迎歌    01:34 
  9 Triumphal welcome song for the hunters    1'29'' 
  10. 懷念獵人歌    01:12 
  10 Missing the hunters    1'08'' 
  11. 報佳音之歌    01:41 
  11 Song of good tidings    1'39'' 
  12. 刺球歌    01:24 
  12 Song for the stabbing of the balls    1'20'' 
  13. 年祭中青少年諷刺老人歌    01:04 
  13 Criticizing the elders    1'00'' 
  14. 乞雨歌    02:45 
  14 Rain song    2'56'' 
  15. 工作歌    02:42 
  15 Song of work    2'38'' 
  16. 古老的聚會歌    02:38 
  16 Ancient gathering song    2'33'' 
  17. 除小米草之歌    03:18 
  17 Song for the weeding of the millet    3'13'' 
  18. 即興曲    04:32 
  18 Impromptu    4'25'' 
  19. 除草時工作歌    00:30 
  19 Working song for the weeding    0'26'' 
  20. 上山工作歌    00:29 
  20 Mountain working song    0'23'' 
  21. 遊戲歌    01:18 
  21 Game song (The eagle catching the chick)    1'15'' 
  22. 搖籃歌(一)    02:27 
  22 Lullaby (I)    2'22'' 
  23. 搖籃歌(二)    00:58 
  23 Lullaby (II)    0'54'' 
  24. 搖籃歌(三)    03:14 
  24 Lullaby (III)    3'10'' 
  25. 搖籃歌(四)    00:50 
  25 Lullaby (IV)    0'50'' 
  26. 溜樹皮之歌    00:32 
  26 Sliding on a bark    0'28'' 
  27. 學牛叫    00:46 
  27 Imitating a cow    0'39'' 
  28. 幻境    01:32 
  28 Vision    1'27'' 
  29. 我的孩子在何方    01:43 
  29 Where is my child?    1'40'' 
  30. 再見歌    00:54 
  30 Leave taking song    0'58'' 

深入臺東卑南族部落,完整記錄其傳統音樂中獨特的歌唱方式。獨特的曲目編排,讓您比較同一首歌謠不同的詮釋方式,展現其學術、藝術並重的特質。



吳榮順.泰雅族之歌
製作人:吳榮順
樂風: 世界
系列: 台灣原住民
廠牌: 風潮音樂
商品編號: TCD-1505
發行日期: 1994年05月24日
片數: 1CD
線上試聽:https://music.apple.com/tw/album/泰雅族之歌-台灣原住民音樂紀實5/651908932
試聽頁面 需登入會員
https://www.muziu.com.tw/wind/m/album.jsp?id=TCD-1505&lang=eg

  曲目名稱    時間長度 
  01. 單簧口琴(一)    01:16 
  1 Single-blade Jew's harp (1)    1'10'' 
  02. 單簧口琴(二)    00:40 
  2 Single-blade Jew's harp (2)    0'34'' 
  03. 二簧口琴    00:38 
  3 Two-blade Jew's harp    0'33'' 
  04. 四簧口琴(一)    02:11 
  4 Four-blads Jew's harp (1)    2'05'' 
  05. 四簧口琴(二)    03:02 
  5 Four-blads Jew's harp (2)    3'00'' 
  06. 懷念老人聚會歌    02:49 
  6 Remembering the gathering of the elders    2'44'' 
  07. 口簧對歌    02:59 
  7 Duet of Jew's harp and song    2'54'' 
  08. 求婚歌    05:02 
  8 Marriage proposal song    5'00'' 
  09. 感恩歌    03:14 
  9 Thanks-giving song    3'12'' 
  10. 讚美歌    01:18 
  10 Praise song    1'13'' 
  11. 兒歌    00:55 
  11 Children's song    0'55'' 
  12. 懷念老友的歌    01:06 
  12 Remembrance of an old friend    1'06'' 
  13. 見面歡迎歌    00:41 
  13 Welcome song    0'37'' 
  14. 找朋友遊戲歌    02:03 
  14 Song of the game 'Looking for a friend'    1'54'' 
  15. 戀歌    00:50 
  15 Love song    0'44'' 
  16. 情歌對唱    00:39 
  16 Love responsorial song    0'33'' 
  17. 傳統舞之歌    02:14 
  17 Traditional dance song    2'08'' 
  18. 快樂聚會歌    01:13 
  18 Joyful gathering song    1'08'' 
  19. 酒醉之歌    01:29 
  19 Song of the drunk    1'26'' 
  20. 夫妻吵架之歌    01:30 
  20 Quarrel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1'24'' 
  21. 伯引那威的自誇    01:07 
  21 Bohin Naui's showing off    1'02'' 
  22. 驕傲的環山女子    01:13 
  22 Song of the proud Huanshan girl    1'08'' 
  23. 古老的情歌    00:54 
  23 Ancient love song    0'49'' 
  24. 美麗的女孩    02:26 
  24 The beautiful girl    2'21'' 
  25. 換工對歌    01:20 
  25 Working shift responsorial song    1'28'' 
  26. 怨歌    02:10 
  26 Song of sadness    1'18'' 
  27. 二部舞歌輪唱    02:25 
  27 Two-part dance canon    2'19'' 
  28. 三部舞歌輪唱    01:20 
  28 Three-part dance canon    1'16'' 
  29. 泰雅歌舞會    14:25 
  29 Atayal singing and dancing party    14'20'' 
  30. 泰雅史詩    06:11 
  30 Atayal epic    6'10'' 

★榮獲1994年 唱片出版金鼎獎
來自大霸尖山的泰雅族,是臺灣原住民中,活動領域最廣的民族。有黥面風俗的泰雅族,音樂相當豐富,其民歌音樂組織結構有「三音組織」和「四音組織」,是屬於單音旋律的唱法,有對唱的形式、曲調唱法、領唱與對唱等多種不同的唱法。在樂器方面,則以口簧琴的使用最為獨特,因其音量僅適於近距離交談的關係,使得口簧琴成為泰雅族戀人們的談心工具,在泰雅族的社會中,特別顯出一種迷人的色彩。
泰雅族的音樂特色
泰雅族的音樂可分成兩個部份來討論:
(1)民歌部份:泰族的民歌音樂組織結構中,基本音組織有兩種:其一是三音組織,在小三度的上或下方加上大二度音;另外一種是四音組織,就是在小三度音的上下加上大二度音。目前泰雅族民歌的演唱方式屬單音旋律的唱法,形式有對唱、領唱與對唱,及二聲部或三聲部的卡農等。泰雅的住地很廣,其聚落分散各地,因此泰雅族很少有合唱音樂,甚至可說是沒有,獨唱和對唱便成了最主要的歌唱方式。泰雅族有兩個亞群:一為泰雅亞群,其歌曲以三音組織及獨唱為主;一為賽德克亞群,其歌曲則以四音組織為主,有合唱音樂,變化較多而顯得更為豐富。
(2)樂器部份:過去曾使用過縱笛與木琴,現今較常見的是口簧琴。口簧琴的特殊用法,用在傳話、舞蹈伴奏和吹奏音樂等用途。泰雅族的口簧琴,因樂器本身構造的關係,其傳話功能有空間的限制,更由於樂器的音量,使得口簧琴在泰雅族的社會中特別顯出一種迷人的風采,而成為泰雅族戀人們互相談心的工具。口簧琴除了傳話、舞蹈伴奏的用途外,純粹的樂器演奏也常被泰雅族人所應用著,有獨奏亦有合奏。合奏時常用不同簧片數目的口簧琴一起合奏,因為各個簧的音律不同,再加上演奏者各有不同的想法,因而形成了一種異音的性格。口簧琴的簧數由一到五簧皆有,四簧以上的口簧琴只泰雅族才有。由於口簧琴本身的特色與泰雅族人的情有獨鍾,口簧琴及其音樂一直都和泰雅族的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連。




本帖由dc最後編輯於2021-12-07 14:17

Your mind to my mind,

your thought to my thought
發表時間:2021-11-26 16:43
dc的個人資料 傳送郵件給dc dc的個人首頁 dc發表的所有文章 送出悄悄話給dc IP:118.*.*.* 編輯  引言回覆 
dc
管理員



性別:男
來自:瓦肯星
發表總數:10577
註冊時間:2002-05-07 16:32
(第 2 篇)


吳榮順.PASU-TSOU 阿里山鄒族之歌
製作人:吳榮順
樂風: 世界
系列: 台灣原住民
廠牌: 風潮音樂
商品編號: TCD-1506
發行日期: 1995年02月21日
片數: 1CD
線上試聽:https://music.apple.com/tw/album/pasu-tsou-阿里山鄒族之歌-台灣原住民音樂紀實6/651908055
試聽頁面 需登入會員
https://www.muziu.com.tw/wind/m/album.jsp?id=TCD-1506&lang=eg

目前確認封底的時間有誤 01. 對唱之歌(一) The Antiphonal Song I 的時間不是 1'32'' 而是 7'37'' 才對

  曲目名稱    時間長度 
  01. 對唱之歌(一)    07:37 
  1 The Antiphonal Song I    1'32'' 
  02. 對唱之歌(二)    01:26 
  2 The Antiphonal Song II    1'22'' 
  03. 對唱之歌(三)    01:05 
  3 The Antiphonal Song III    1'01'' 
  04. 對唱之歌(四)    01:51 
  4 The Antiphonal Song IV    1'48'' 
  05. 對唱之歌(五)    00:31 
  5 The Antiphonal Song V    0'27'' 
  06. 對唱之歌(六)    01:03 
  6 The Antiphonal Song VI    1'00'' 
  07. 對唱之歌(七)    07:44 
  7 The Antiphonal Song VII    7'40'' 
  08. 對唱之歌(八)    07:16 
  8 The Antiphonal Song VIII    7'11'' 
  09. 勸勉歌(一)    02:27 
  9 Song of Encouragement I    2'23'' 
  10. 勸勉歌(二)    00:32 
  10 Song of Encouragement II    0'28'' 
  11. 勸勉歌(三)    00:25 
  11 Song of Encouragement III    0'22'' 
  12. 勸勉歌(四)    00:45 
  12 Song of Encouragement IV    0'40'' 
  13. 滑稽歌(一)    01:18 
  13 The Comical Song I    1'14'' 
  14. 滑稽歌(二)    00:59 
  14 The Comical Song II    0'56'' 
  15. 滑稽歌(三)    01:37 
  15 The Comical Song III    1'32'' 
  16. 俏皮歌    00:47 
  16 The Witty Song    0'43'' 
  17. 捉螃蟹(一)    02:02 
  17 Catching Crabs I    1'58'' 
  18. 捉螃蟹(二)    01:11 
  18 Catching Crabs II    1'07'' 
  19. 捉螃蟹(三)    01:34 
  19 Catching Crabs III    1'30'' 
  20. 諷刺歌(一)    00:40 
  20 The Sarcastic Song I    0'36'' 
  21. 諷刺歌(二)    00:43 
  21 The Sarcastic Song II    0'38'' 
  22. 確實如此(一)    00:29 
  22 It Is Exactly True I    0'25'' 
  23. 確實如此(二)    00:58 
  23 It Is Exactly True II    0'54'' 
  24. 鬼鳥歌    01:07 
  24 The Ghost Bird    1'03'' 
  25. 鬼歌(一)    00:33 
  25 The Ghost Song I    0'29'' 
  26. 鬼歌(二)    00:32 
  26 The Ghost Song II    0'28'' 
  27. 醜女歌    00:36 
  27 An Ugly Girl    0'31'' 
  28. 跳躍之歌    01:35 
  28 Jumping Song    1'31'' 
  29. 老人之歌    01:24 
  29 The Old Man's Song    1'19'' 
  30. 勞動歌    01:13 
  30 The Labor Song    1'09'' 
  31. 拍手歌    00:41 
  31 Clapping Hands Song    0'36'' 
  32. 飲酒歌    00:41 
  32 Drinking Song    0'36'' 
  33. 搖籃歌    00:35 
  33 A Lullaby    0'30'' 
  34. 孤兒怨    01:45 
  34 The Orphan's Sorrow    1'40'' 
  35. 說笑話    02:23 
  35 Joke Telling    2'22'' 

深入阿里山鄒族部落,記錄其傳統生活性音樂,再現珍貴的朗誦式歌謠曲風。收錄鄒族流傳最廣的對唱之歌、勤勉歌、捉螃蟹歌、滑稽歌等歌謠,真實展現其豐富多變的音樂文化。
阿里山鄒族的音樂特色
從歌樂本身的功能和性質上來劃分,目前阿里山鄒族可以分成五個部份:
(1)祭典歌謠:目前鄒人每年(或每兩年)定期所舉行的戰祭mayasvi中所使用的祭典歌謠。也就是鄒人所稱的pasu mayasvi。
(2)傳統非祭儀性歌謠:鄒人祖先代代相傳下來,屬於鄒人日常生活中,個人或集體即興而傳唱的非儀式性的歌謠。也就是鄒人所稱的pasu Tsou。
(3)改編歌謠:鄒人很快擷外來歌謠曲調,如東洋小調式的歌謠、西洋名曲、漢族民歌,配上日常所使用的鄒語,而成為所謂的改編歌謠。
(4)時下創作歌謠:受十年前台灣「校園創作民歌」運動影響,有一部份的年輕族人,拿起簡單的樂器如吉他或鍵盤樂器,來自己創作屬於鄒族青年的歌謠。其音樂風格,有完全創新的曲與詞,也有從傳統的歌謠曲調當中,擷取部份動機加以發展與變化的歌曲。
(5)教會聖歌:指被用於阿里山鄉鄒族教會中的所有聖歌。其中有西洋聖詩、國語聖詩,但最重要的部份是利用傳統鄒人歌謠之曲調,重新改編成以鄒語式的歌詞來演唱的聖詩及彌撒曲。鄒族傳統生活歌謠大多建構在以La調式、Sol調式、Do調式形成的五聲音階上。曲調很少超過八度音程,大多在五度音程之內。節奏的運用,除了一般以「偶數」拍的基本節奏之外,又以自由散板式的節奏及三拍子的節奏型之使用最為特殊。玩文字遊戲的歌謠,在鄒族音樂當中也具有相當的普及性。



吳榮順.排灣族的音樂
製作人:吳榮順
樂風: 世界
系列: 台灣原住民
廠牌: 風潮音樂
商品編號: TCD-1507
發行日期: 1994年12月12日
片數: 1CD
線上試聽:https://music.apple.com/tw/album/排灣族的音樂-台灣原住民音樂紀實7/651906229
試聽頁面 需登入會員
https://www.muziu.com.tw/wind/m/album.jsp?id=TCD-1507&lang=eg

  曲目名稱    時間長度 
  01. 治病歌    02:20 
  1 Song for Curing the Patient    2'15'' 
  02. 乞雨歌    02:03 
  2 Song for Praying for Rain    1'56'' 
  03. 回憶古老的歌    03:10 
  3 Song of Reminiscence    3'04'' 
  04. 孤獨之歌    04:16 
  4 Song of Loneliness    4'09'' 
  05. 情歌對唱    03:15 
  5 Love Song Duet    3'09'' 
  06. 勇士之歌    02:43 
  6 Song of Brave Warriors    2'37'' 
  07. 戀歌    03:58 
  7 Song of Amour    3'51'' 
  08. 慕情之歌    02:30 
  8 Song of Admiration    2'24'' 
  09. 情歌    04:41 
  9 A love Song    4'25'' 
  10. 離異夫妻互相思念歌    02:08 
  10 Song of Missing the Separated Lover    2'01'' 
  11. 追求女友之歌    02:23 
  11 Song of Chasing a Girl    2'18'' 
  12. 口琴吹奏(追求女子之歌)    01:10 
  12 A Harmonica Tune    1'03'' 
  13. 換工歌    02:23 
  13 Working in a Swift    2'42'' 
  14. 諷刺歌    03:06 
  14 A Satirical Song    3'00'' 
  15. 女子炫耀歌    02:36 
  15 Song of Women's Proud Confessions    2'29'' 
  16. 歡聚歌    02:26 
  16 Song of Merry Gathering    2'20'' 
  17. 相思之歌    03:55 
  17 Song of Longing for a Loved One    3'49'' 
  18. 感傷之歌    03:06 
  18 Song of Sadness    3'01'' 
  19. 送別歌    04:15 
  19 Song of Farewell    4'10'' 
  20. 好臭的東西    00:23 
  20 What a Smelly Thing    0'18'' 
  21. 吹牛的小男孩    00:18 
  21 A Boastful Boy    0'11'' 
  22. 數數兒    00:27 
  22 A Counting Song    0'21'' 
  23. 貪吃的父親    01:39 
  23 A Gluttonous Father    1'33'' 
  24. 搖籃歌    01:34 
  24 A Lullaby    1'31'' 
  25. 詛咒歌    01:04 
  25 A Cursing Spell    0'58'' 
  26. 接尾歌    00:33 
  26 "Ding-zhen"(Chinese) Song    0'26'' 
  27. 雙管竹製縱笛獨奏    04:24 
  27 A Solo Performance of the Two-tubed Vertical Bamboo Flute    4'22'' 

本專輯榮獲1995年唱片出版金鼎獎
特別收錄排灣族極具特色的婚禮歌謠、情歌對唱、祭儀性歌謠、童謠;其中生動而富文學、哲學興味的詞意,更展現其音樂文化獨特的一面。
排灣族的音樂特色
排灣族是一個善於歌舞的民族。從傳統音樂的演唱方式來分類,排灣族音樂可分成:
(1)齊唱的歌謠
(2)以持續低音(Ostinato)與獨唱同時演唱形成的複音歌謠
(3)以同音反覆(Drone)與獨唱同時演唱形成的複音歌謠。北排灣的拉瓦爾群比較喜歡用同音反覆與在這些同音反覆之上演唱另一個曲調形成的複音唱法來演唱;然而南排灣及東排灣則較善於運用持續低音來演唱複音歌謠。音階的使用基本上有二種,若以複音唱法來唱時,是以Do、Re、Mi、Fa、Sol形成類似西洋音樂體系中的自然音階(Diatonic) 為主;齊唱時則以Do、Mi、Fa、Sol 的四聲音階為主。歌曲的使用功能來看,排灣傳統歌謠除了南排灣布曹爾群及部份東排灣Pakalokalo群的五年祭(Maluvug)祭歌之外,傳統婚禮使用的歌謠佔了絕大部份。婚禮當天,半夜之前是未婚男女的歌舞會;半夜之後是新娘家的聚會,女方的長輩們都會圍坐在新娘家內的石板大廳中,舉行「祝福禮歌會」,幾乎一整夜長輩們都是以複音性的合唱來祝福這對新人。此外,也有專屬男人狩獵回來後演唱的誇耀功績的歌謠。過去女巫師(Malada)在治病、驅邪、乞雨所唱的祭儀性歌謠也是傳統歌謠中不可或缺的部份,情歌的對唱更是排灣族音樂的一大特色。排灣童謠曲調簡潔生動,但歌詞隱喻頗深,必須反覆推敲始能知曉其中另有所指。



吳榮順.魯凱族的音樂
製作人:吳榮順
樂風: 世界
系列: 台灣原住民
廠牌: 風潮音樂
商品編號: TCD-1508
發行日期: 1994年12月12日
片數: 1CD
線上試聽:https://music.apple.com/tw/album/魯凱族的音樂-台灣原住民音樂紀實8/651917720
試聽頁面 需登入會員
https://www.muziu.com.tw/wind/m/album.jsp?id=TCD-1508&lang=eg

  曲目名稱    時間長度 
  01. 歡迎歌    02:51 
  1 A Welcoming Song    02'46'' 
  02. 平民對頭目的讚頌    01:21 
  2 A Paean by the Common People to Chieftains    1'18'' 
  03. 婦女織布歌    01:16 
  3 Song for Female Weavers    1'12'' 
  04. 憶祖先的教誨    01:54 
  4 Recollection of Ancestors' Instruction    1'49'' 
  05. 勇士頌歌    01:33 
  5 Paean to the Brave Warriors    1'30'' 
  06. 頭目家的喪歌    01:29 
  6 Elegy to the Chieftain's Family    1'25'' 
  07. 豐年祭結束歌    01:31 
  7 The Farewell Song for the Closure of the Bumper Harvest Year Festival    1'39'' 
  08. 搖籃曲    01:46 
  8 A Lullaby    1'49'' 
  09. 工作時所唱的情歌    02:19 
  9 A Love Song at Work    2'14'' 
  10. 男子誇功歌    02:38 
  10 Men's Song to Flaunt Their Merits and Achievements    2'41'' 
  11. 讓我們攜手在一起    01:15 
  11 Let's Be Together Holding Each Other's Hand    1'11'' 
  12. 相親之歌    02:22 
  12 Blind Date Song    2'16'' 
  13. 結婚歡樂對唱歌    03:39 
  13 A Happy Wedding Duet    3'32'' 
  14. 溫柔的歌    03:31 
  14 Song of Tenderness    3'25'' 
  15. 聚會歌    03:10 
  15 A Getting Together Song    3'03'' 
  16. 工作歌    01:35 
  16 The Working Song    1'28'' 
  17. 情歌對唱    02:59 
  17 A Love Song in Antiphony    2'53'' 
  18. 懷念往事之歌    02:17 
  18 Song of Cherishing the Memory of the Past    2'11 
  19. 勸戒歌    02:52 
  19 An Admonishing    2'46'' 
  20. 主客對答    03:21 
  20 Questions and Responses Between Quests and the Hostesses    3'15'' 
  21. 相褒歌    02:14 
  21 Song to Praise Each Other    2'08'' 
  22. 跳舞的歌    02:13 
  22 A Dancing Song    2'07'' 
  23. 黎明之歌    03:53 
  23 Song of Dawn    3'46'' 
  24. 榮譽之歌    02:32 
  24 Song of Honor    2'28'' 
  25. 雲豹的故鄉    02:12 
  25 The Hometown of the Clouded Leopard    2'10' 

魯凱族自古以來常和鄰近的排灣族合稱為「傀儡番」,在社會組織、儀典及音樂等文化層面上受排灣族的影響極深,但依然有其鮮明獨具的文化特色。
遠赴屏東青葉村、好茶村,採錄魯凱族瀕臨消失的傳統歌謠,再現祭儀性、生活性歌謠、童謠等珍貴風貌。特別推薦魯凱族難得聽聞的「持續低音」及「二部複音」唱法。魯凱族的音樂特色魯凱族的傳統音樂,在樂器的使用方面,是以口簧、弓琴及竹笛為主,其中又以雙管式的縱笛和鼻笛使用最廣,其構造與吹孔的排列方式也與排灣族的雙管縱笛相同,亦即雙管內的一管沒有指孔,可吹奏出持續低音,另一管則開三或五孔,其功能是吃奏主要旋律,由於雙管齊吹,複音現象因此而生。隨著文明的轉變與時代的更替,魯凱族所有樂器幾箏乎已消失殆盡,尤其是弓琴與口簧琴,在魯凱部落早已不見蹤影。歌謠方面,魯凱族的歌樂可分成單音性與多音性的歌謠二種。單音性的歌謠是以獨唱或齊唱來唱,例如童謠。多音性的歌謠幾乎全部以持續低音(OSTINATO)及同音反覆唱法形成的二部複音為主,也有三部的情形出現。分成二部時,上聲部是以獨唱擔任旋律,魯凱族人稱為AQALAI,下聲部是以合唱唱出同音反覆或持續低音,這個聲部族人稱為ZALEBUZBU。有三部合唱時,在低音聲部之上還有一個歌者擔任獨唱聲部,族人稱為WAILUKU。在茂林鄉的三群複音合唱的情形較少,齊唱的現象較多。魯凱族的傳統歌謠是以魯凱母語形成的歌詞(實詞)及無意義的虛詞形成的副歌交替演唱為主。進行複音合唱時,一定先由一位歌者先領唱,接著是眾人齊唱,之後才進行分部合唱。分部合唱時一定是唱以無意義的虛詞形成的副歌(PEFRAIN)部份,因此每首歌都有固定的副歌,避免造成合唱時歌詞參差不齊的現象產生。然而實詞的歌詞部份,都是隨獨唱及領唱者的自由意志而即興變化。




本帖由dc最後編輯於2021-11-30 10:49

Your mind to my mind,

your thought to my thought
發表時間:2021-11-26 16:44
dc的個人資料 傳送郵件給dc dc的個人首頁 dc發表的所有文章 送出悄悄話給dc IP:118.*.*.* 編輯  引言回覆 
dc
管理員



性別:男
來自:瓦肯星
發表總數:10577
註冊時間:2002-05-07 16:32
(第 3 篇)

台灣原住民音樂紀實 8 CD,怎麼會有 9 10 呢?
http://lib.ctsh.hcc.edu.tw/detdata.php?pagerows=20&orderby=BRN&pageno=1&qrow=19&pr=%AD%B7%BC%E9%A6%B3%C1n
WebOPAC 線上公用目錄查詢 (竹東高中 加值版)
書 名:南部鄒族民歌[錄音資料]=Songs of Hla'alu and Kanakanavu
叢 書 項:台灣原住民音樂紀實;9-10
竹東高中圖書館/圖書館 CD01310 CD 913.527/8643 v.9
竹東高中圖書館/圖書館 CD01311 CD 913.527/8643 v.10
南部鄒族民歌[錄音資料]Songs of Hla'alu and Kanakanavu/吳榮順製作.--初版.--臺北縣新店市.--風潮有聲.--1995[民84].--台灣原住民音樂紀實;9-10


中國文化大學教師教學大綱
http://icas.pccu.edu.tw/cfp/fullcontent.aspx?course=331946
影音資料
吳榮順採錄、監製,《平埔族音樂紀實系列》(8 CD)。台北:風潮,1998。
吳榮順採錄、監製,《臺灣原住民音樂紀實》(10 CD)。台北:風潮,1992-2001。


主要是他是 2CD 所以被編入 9 10
南部鄒族民歌 2CD
榮獲第13屆金曲獎傳藝類最佳專輯製作人獎、
榮獲第13屆金曲獎傳藝類最佳民族樂曲專輯獎
樂風: 世界
系列: 台灣原住民
廠牌: 風潮音樂
商品編號: TCD-1520
發行日期: 2001年06月30日
片數: 2CD
https://store.windmusic.com.tw/zh/CD/TCD-1520




本帖由dc最後編輯於2021-11-26 16:47

Your mind to my mind,

your thought to my thought
發表時間:2021-11-26 16:45
dc的個人資料 傳送郵件給dc dc的個人首頁 dc發表的所有文章 送出悄悄話給dc IP:118.*.*.* 編輯  引言回覆 
所有時間均為GMT+8, 現在是2023-09-22 21:01    
訂覽該主題更新消息 | 將該主題推薦給朋友 發表新主題 發起投票  回覆

快速回覆
主題 ( 回覆文章可以不輸入標題 )
URLs自動分析
有回覆時郵件通知
禁用表情符號
使用簽名

<聯絡我們 - OMEGA - 控制面板>

Powered by Centaur & Joksky & DC, ver 2003.08.14
Copyright ©2002-2008 PHPY.COM


頁面生成時間:0.025689125061035